熱門搜尋

載入中 ...

有障無礙

2020-10-25
殘疾人士雖然與別人不同,但是只要他們勇往直前,亦可以追尋目標和理想。

三歲時雙目失明的Cecilia在內地長大,14歲來港與家人團聚,並開始接受正規教育。她苦讀半年追上小學課程,並成功考進小四,再一直讀到大學畢業。及後,她進入「黑暗中對話體驗館」工作,同事從來沒有質疑過她的工作和自理能力。Cecilia表示,初到香港時所接觸的人與事都讓她感受深刻,尤其是社工和老師對她的關懷,不但幫助她梳理情緒、認識世界,更促使她在大學畢業後修讀輔導碩士,希望以過來人的身分去幫助他人。在過程中,雖然視障人士的身分令Cecilia遇到不少困難,但是她並沒有因自己與別人不同而否定自己,因為她清楚自己也有追尋理想的權利。

Bobby從十多歲開始跟隨知名特技人柯受良(小黑)在香港的電影圈發展,見證了香港電影最風光的年代。隨着小黑離世,他轉行駕駛跨境巴士為生,豈料一次交通意外令他失去了雙腿。意外發生後,他用了幾年時間去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,更學會視局限為無限。在機緣巧合下,有人送他一輛電動輪椅,使他可以自由地出行。他重考駕駛執照後駕駛改裝的士,讓他重拾意外前那種與他人對等、無異的感覺。從此,他便決心幫助別人,例如利用自己在電影業工作時的機械知識幫助他人維修電動輪椅。Bobby現在主要經營茶餐廳,也兼職駕駛的士、同時還繼續義務維修輪椅和做義工。茶餐廳的業務在其他殘障朋友協助下慢慢走上軌道。除了追求事業以外,他還活用自己的機械知識,以過來人的身分幫助其他輪椅人士。他經常說:「失去了雙腿後,比之前的擁有更多」。


編導:何梓程

同行同行

工作,除了是為賺錢餬口,亦是肯定自身能力、實現目標與理想,從而讓人生變得圓滿的途徑-在現今文明社會裏,享有工作權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,不應因為是殘疾人士而有所不同。

社會大眾有義務為殘疾人士提供適切的配套。所指的,有時是改變外在的工作環境(添置無障礙設施或工具);但更重要的是改變職場文化(認識到殘疾人士亦一樣具備才幹,締造出平等、共融的工作間)。另一方面,殘疾人士亦當自強不息,自我增值以切合市場需求。

可見,殘疾人士自身及同行者必須共同努力,才有望切實地改善殘疾人士的就業情況。

一連六集的電視紀錄片《同行同行》,透過不同專題和角度,以及個案主角及身邊同行人士的真實分享,引發社會對殘疾人就業議題的關注及討論;特別在現時社會經濟正步入低迷、失業率上升時,各行各業更應一起探索如何與殘疾人士並肩同行。


六集故事內容:
•社會企業營運新思維
•視障學生參與職涯規劃作就業準備
•僱主為聾人及聽障人士提供職訓及職位
•高學歷殘疾人士的就業與發展
•在職自閉症人士的個人特質與發展
•在職殘疾人士向理想進發


聯合國《殘疾人權利公約》第二十七條
工作和就業
締約國確認殘疾人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。享有工作權,包括有機會在開放、具有包容性和對殘疾人不構成障礙的勞動力市場和工作環境中,為謀生自由選擇或接受工作的權利
回頁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