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搜尋

載入中 ...

冷冷的夜

2016-01-27
穿起夾綿衣、戴上衛生帽,Ayub 走進冰冷的雪房。每天晚上十時至翌日早上七時,Ayub 就在這個攝氏四度以下的大雪櫃中工作,把碎冰包裝成一袋袋以便銷售。寒冷、密閉、不見天日,Ayub 視作等閒。為的是多賺個錢養家。

Ayub 是巴基斯坦裔香港人。在香港居住廿多年,做過各行各業。來港之前,他在科威特工作,是一名助理建築測量師。後來因戰亂被迫回國,迎娶了香港出生的妻子,輾轉來港定居。

初到香港,語言不通,進修無路,專業技能不管用。Ayub 當過地盤雜工、地氈推銷員......試過失業多時靠朋友接濟。現在,假如你問 Ayub 想找甚麼工作,他一定會答你:最辛苦、工資最高那份。伊斯蘭文化賦予他養妻活兒的絕對責任,他欣然擔起一家七口的所有開支、五名子女的學費,因為:「一個男人,要一諾千金,娶妻生子,便要負起養育之責。」由身體力行的 Ayub 說來,擲地有聲。

然而,作為一名少數族裔,在香港這個寸金尺土的地方,餵飽一家談何容易?Ayub 的同鄉 Shoaib,今年二十出頭,大學畢業,操一口流利英語,也曾體會語言和文化障礙令少數族裔難以在職場立足之苦。現時,他在一間勞工機構工作,晝伏夜出,服務南亞裔人士。Shoaib 指出,在香港不懂讀寫中文,招聘廣告看不懂、申請表格填不了、所有技工執照不能考,其實等於判了南亞裔求職者的死刑。

Ayub 苦尋工作不果,勞工處愛莫能助,最後在 Shoaib 所屬機構的大力引介之下,覓得冰廠的夜班職位。

通宵工作,生理時鐘混亂。每天體力勞動之後,只能睡上四五小時。但 Ayub 知道很多同鄉都寧願夜班工作,因為白天還可再當一份兼職,才能支付家中老幼的帳單。在冰廠工作兩年,Ayub 的勤奮和盡責深得經理 Simon 信任。由起初對南亞員工半信半疑,Simon 逐漸領略跨文化合作的方式,並在 Ayub 的介紹之下,聘用了數名南亞裔的員工。

可是,年紀漸老的 Ayub 雖然每天咬緊牙關工作,仍慢慢覺得力不從心。對他來說,一份日間的工作比較合適。經朋友介紹,Ayub 在機場覓得搬行李的工作。但三天訓練過後,Ayub 決定不接受聘用。雖然是日間工作,但停機坪上的工作實在太辛苦,而且工時長、路途遠、工資低。

Ayub 又回到冷冷的夜。和這個城市裏面很多浮浮沉沉的少數族裔居民一樣,等待光明的來臨。

播出日期:27/1/2016,星期三晚上7時亞洲電視本港台及「港台電視31」
編導:熊嘉榮

風雨夜歸人

  • 視像
  • 英文
  • 生活
  • 已完結
夜深時份,當大部份上班族、打工仔正安寢床上會周公,休養生息以迎接新的一天;另一邊,卻有一羣晚間工作者在濃濃夜色中出動,默默服務大眾。

香港是個二十四小時不停運作的大都會,在這片不夜城的璀璨燈火之中,既有夜遊人,也有為生活而捱更抵夜工作的人們。他們的工作,有的環繞在大家身邊,有些卻可能遠離人羣、未為大家所見;但當日光染亮天際,他們亦跟著退場,一夜辛苦工作的成果,有的隨夜色消散,有些卻留待我們在日間享用。

晝伏夜出的生活,始終有違常人作息方法,箇中辛苦,可想而知。例如在寒夜雨天,當人人躱在温暖被窩,你卻要冒寒打醒十二分精神工作,那滋味絕不好受。又或者家人、伴侶都是日出而作,生活規律和自己相反,大家缺乏互相照顧、溝通關懷的空間,那又令人何等煎熬和孤單?

專門在深宵工作的一羣,到底是為勢所逼,或是自得其樂?他們是被白日遺忘的一群,還是隨夜色追夢的人?工作屬夜夜艱辛或偶有驚喜?八集寫實紀錄片《風雨夜歸人》,伴隨大家走進夜色,探看夜間工作者的苦與樂。

播映時間:2015年12月2日起,逢星期三晚7時,亞洲電視本港台及港台電視31
監製:利子良
回頁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