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t Search

Loading ...

未來篇

2019-03-02
連日來,莫皓光(野人)拜訪的脫網族都是個體戶或低密度社羣,基於位置偏遠、資源有限,以及衞生欠佳等種種問題,他們的住處一般都難以聚集太多人一起生活,但在旅程尾聲時,他終於找到例外。

在加拿大溫哥華附近的拉斯克蒂島(Lasqueti Island)上,脫網生活已有超過半世紀的歷史。島上住了四百名脫網族,包括長者、年輕家庭以至單身男女,他們大部分都是為了逃離城市擠擁壓迫的生活而來,希望重新建設生活空間。為了滿足居民的需要,島嶼管理局更開設了脫網公共設施如診所和學校,體現了地方政府和民間如何相互合作,逐步建立一個大型脫網社區。

雖說脫網生活是個人選擇,但要發展至一定規模,還需政策、政府以至私人機構多方面配合。例如在脫網生活文化後起的日本,由於先進科技的研發以及私營集團的支持,神奈川縣藤澤市得以興建名為「永續智慧城市」的脫網城鎮。鎮上的每個家庭都以太陽能供電,並透過智能技術監察家中用電量,大大增加居民節約能源的意識。在日本,太陽能其實已逐漸成為公共可再生能源。在千葉縣的一個水上太陽能發電廠,已足以為五千戶家庭供電。

在了解過個人、羣體以至城鄉式的各種脫網生活方式之後,野人把旅程的種種經歷沉澱,得出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。到底此行如何改變他心中的理念?他又決定如何開展自己的「脫網人生」呢?

脫網人生

每天,我們追趕著城市急速發展的步伐,為的是要透過工作換取生活。家中一切以至日常的基本需要,幾乎都能予取予求,我們高度依賴的城市基礎建設,既是生活安全網,也是文明社會的指標,當一切越發展成熟,它越像一幅縱橫穿貫的網,覆蓋著我們的生活和城市。

有些人選擇反其道而行,離開固有生活圏,拒絕受制於過份依賴的生活,反璞歸真,希望靠著一雙手開創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態度,被外界稱為「脫網族」。他們切斷城市供應的水電資源,運用周遭以至大自然發掘得來的素材作基礎建設,開創獨特生活之餘,亦解決到生存所面對的各類問題。

究竟選擇脫網生活(Living off the grid)的人,是為了環保、對抗主流、體現命運自主抑或有更多複雜的原因?遠離習以為常的舒適生活,我們能夠應付生活上多少的挑戰?

節目跟隨一直嚮往鄉郊生活的「野人」莫皓光,為了實踐生活上完全的自給自足,遠赴加拿大和日本,穿梭山林和城際之間,走訪不同的脫網族,一起研究如何開展屬於自己的「脫網」人生。
Back To Top